“破爛王”的蝶變之路——記徐州市“最美退役軍人”陳順慶
發布時間:2023-02-20
來源:退役軍人事務部
分享:
初次見到陳順慶,是在江蘇省徐州市三環北路一個老舊的辦公室里。2003年退役后,陳順慶先后在企業務工、做廢品回收,直到成立了年上繳利稅360多萬元的徐州順豐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。
蟄伏
2003年3月,已經40歲的陳順慶達到了中校正營級的最高服役年限,他選擇了自主擇業。由于創業資金不足,陳順慶到了一家純凈水公司任職,從基層崗位做起,每天統計全市30多個站點的純凈水銷售量,除去人力和其他費用,核算出企業的運營成本。此后的幾個月,陳順慶換了幾次崗,終于摸清了企業的經營架構和運營模式。他還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,幫助公司拓展業務。然而,市場打開之后,他卻收到了人力資源部門的辭退通知書。原來,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,看他的工資到了頂端,不想再支付巨額的勞務工資。換上新人,一年可以節約不少資金。
陳順慶再次走上求職之路。來到一個礦山設備科技公司擔任辦公室主任,常年在外出差,跑遍了河北、山東、山西和本省的各個煤礦企業。隨后,他還幫助親友經營一家超市。雖然有了一些業績,但陳順慶總覺得,自己的心沒有找到真正的安放之地,他又毅然辭了職。
成為“破爛王”
決定創業的陳順慶開始尋找合適的項目,偶遇自己的戰友,建議他去做廢品回收。“老連長,做廢品回收零風險,但苦累臟,就看你能不能吃苦。具體怎么干,我可以教你。”陳順慶想了想說:“我一個農家子弟,什么苦沒吃過,什么苦不能吃啊!說干咱就干。”妻子第一個站出來反對:“退役前,你是中校軍官,現在怎么能去做這個?”陳順慶是個執著的人,不顧家人反對,他開始一門心思去學習廢品回收。
此時,他手里已經有10萬元的啟動資金。在另外一個戰友的幫助下,他來到徐州城東北郊下淀鄉楊莊村的路邊找了一個約10畝地的廢棄院落,每月租金100元,逐年遞增。這里地處交通要道,人來車往,很適合做廢品回收。在戰友的指導下,陳順慶從零做起,事事親力親為,蹬著三輪車跑遍了周邊的廠礦、企業,收購酒瓶、塑料、碎玻璃等雜品。陳順慶的廢品生意逐漸好轉起來,幾乎每天有幾車廢舊物資發往外地。
在廢品回收站,陳順慶經歷了很多。有的人指著他的鼻子說:“你現在就是一個收破爛的。”參加婚禮時,幾個人嫌他身上有味道,躲得遠遠的,不愿意跟他坐在一桌吃飯。陳順慶很坦然:“我靠自己的勞動和雙手吃飯,不偷不搶,一點也不丟人。”三年的“破爛王”生涯,陳順慶積累了創業的第一桶金。
從外行到內行
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,陳順慶租用的房子列入拆遷計劃,他開始考慮轉行。親戚開了一家從事夾芯板、彩鋼板生產的企業,邀請陳順慶加入。他先后擔任車間主任、公司法人等職務,還要兼職會計、炊事員等雜活,全年無休。
然而,就在企業即將步入正軌的時候,3個股東的經營理念發生了沖突,一個說可以墊資生產,允許購買企業賒賬;一個認為企業利潤低,產品質量可以差一點。這都讓陳順慶無法接受,3個人只得分道揚鑣。陳順慶撤出自己投資的那一股,一切又從零開始。
冷靜思考之后,他決定重起爐灶。他在徐州城北租賃了4000多平方米的廠房,高薪聘請了業務骨干,嚴把質量關。畢竟是傾注了自己半生心血的企業,他每天早出晚歸,一個人要干五六個人的活,硬是靠一股韌勁,從競爭激烈的彩鋼板行業闖出了一番天地。目前,企業員工有20多人。陳順慶以誠信經營為本,嚴格按規定納稅。“咱是退役軍人,可不能給部隊丟臉。”
前幾天,一個與陳順慶從未謀面的企業負責人,將一個500萬的訂單直接給了他,說道:“10年前購買的彩鋼板,現在還跟新的一樣,我不相信你,相信誰?”
疫情期間,陳順慶帶頭交納特殊黨費。近60歲的他,與其他黨員一起進行志愿服務。對于遇到困難的群眾,他都慷慨解囊。2019年,陳順慶被評為徐州市“最美退役軍人”。
“向前看,不要怕。向后看,不要悔。”這是陳順慶送給自己的話。也正是這話里的堅韌,陪伴著他,一路走過了“破爛王”的蝶變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