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0日,請記住他們的名字!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6-12
來源:李敏
分享:
1950年6月10日,是陳寶倉、吳石、朱楓、聶曦四位革命烈士在臺灣英勇就義的日子,是一個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日子。今天,我們共同追憶在隱蔽戰(zhàn)線上英勇戰(zhàn)斗的先烈們的光榮事跡,紀念他們在建立共和國對敵斗爭中的偉大功勛,學習和發(fā)揚英雄們的革命精神。時光荏苒,73年過去,在隱蔽戰(zhàn)線上為國家統(tǒng)一和人民解放事業(yè)獻出寶貴生命的英烈們,永遠值得我們崇敬緬懷。他們對黨忠誠、舍生忘死、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的精神,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前行。
中華英烈褒揚事業(yè)促進會特邀陳寶倉烈士外孫女李敏女士,講述陳寶倉烈士的光輝事跡。
七十三年前的今天(1950年的6月10日),在臺北的馬場町刑場上,臺灣憲兵隊全副武裝的憲兵押著四名五花大綁的犯人從車上下來。時針指向16點30分,憲兵隊長一聲令下,槍聲齊響,我的外祖父陳寶倉與其他三位中共隱蔽戰(zhàn)線的英雄,吳石(原國民黨國防部參謀次長)、朱楓(中共華東局特派員)、聶曦(原國民黨東南軍政公署某處科長)壯烈犧牲!他們?yōu)榱俗鎳y(tǒng)一獻出了自己的生命。這就是震驚海峽兩岸的吳石朱楓情報案。每年的這一天我都不會忘記。
2000 年,臺北市政府在馬場町豎立紀念碑,保留了刑場土丘,并將這里開辟為“馬場町紀念公園”,以紀念50年代為追求社會正義及政治改革犧牲的熱血志士。
左上: 陳寶倉,右上: 聶曦,左下: 朱楓,右下: 吳石
外祖父犧牲時留下一片丹心,一片忠魂,他沒有能看到新中國的成立。但我要告訴他,我看到了,我看到了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。外祖父沒有看到臺灣的回歸,但我要告訴他,臺灣一定會回到祖國的懷抱。
我從沒有見過我的外祖父,對外祖父的印象都是從我媽媽及老一輩人的講述中了解的。每每聽媽媽講述外祖父的故事,都會讓我對外祖父有深深的欽慕和思念。有時還幻想著,如果外祖父還活著,他一定會很疼愛我們這些第三代的孩子們,我們該多么幸福啊。
我媽媽是陳寶倉的第三個女兒。1930年前后,外祖父當師參謀長時,帶領工兵修筑了太原到潼關那段鐵路。那時,全家也隨同他一起遷居到了山西禹城,他為在此地出生的三女兒,也就是我的母親,取了一個有紀念意義的名字——禹方。
陳寶倉及家人合影
我常聽媽媽說,外祖父是個溫和的人,她從來沒有見過外祖父大發(fā)脾氣,沒有見過他用污穢語言罵人,從未因個人得失而發(fā)牢騷,從不外露情緒;他講話緩慢,有分寸,總是以理服人。他做事沉穩(wěn),有涵養(yǎng),不會把在外奔波的苦與累帶到家中,所以在孩子們的印象中,他樂觀、正直。
抗戰(zhàn)期間,外祖父陳寶倉率部隊參加安徽宣城戰(zhàn)役,在日機轟炸中,身負重傷。
陳寶倉生活照
在湖南沅陵養(yǎng)傷期間,外祖父脫下軍裝,穿著藍色大褂和布鞋,沒有戰(zhàn)場上將軍的形象,像個教書先生。此時他完全是一個慈愛的父親。他常常帶著孩子們到河灘上去放風箏,還和孩子們在一起作歌、賦詩、猜謎語、說笑話,逗得全家笑得前仰后合。
這段養(yǎng)傷的時間是最可貴、最幸福的。全家人在戰(zhàn)亂的空隙中享受著短暫的天倫之樂。抗戰(zhàn)中,外祖父只有這很短的時間和家人生活在一起,他的慈愛,他的安詳,他的幽默,他的涵養(yǎng),他的沉穩(wěn),都給全家留下永遠的記憶。
陳寶倉和女兒陳禹方
我的母親與外祖父不僅性格相像,長相也是幾位長輩中和外祖父最相似的。我自己的性格和書法在母親的教導下,也與外祖父有了相似之處。外祖父的書法很漂亮,我也喜歡書法,應該是遺傳外祖父的吧。
媽媽給我講的故事中讓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三塊假銀元的故事。她說當年外祖父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(yè)后,在山西軍中服役,領了六塊銀元的月餉。他在街上看見一個老大娘癱坐在地上哭得傷心,便上前詢問原由,得知老大娘是做小買賣的,不幸收了三塊假銀元。外祖父想老大娘賺錢不容易,好在自己還有月餉。于是他彎腰對老大娘說,“你的假銀元拿給我看看。”心地善良的外祖父一面安慰老大娘,一面用自己的三塊真銀元換了老大娘的假銀元。外祖父明知是假銀元根本花不出去,隨手放在上衣口袋里。
奇跡發(fā)生了。在一次戰(zhàn)役中,子彈正好打在陳寶倉身上那花不出去的假銀元上,讓他幸免于難。假銀元竟然救了外祖父的性命。其實是他的善心救了自己的性命。善有善報啊!外祖父說,那塊假銀元帶給他幸運。之后他還常常帶在身上。
外祖父的工作作風也和國民黨的一些軍閥或官老爺不同。他反對國民黨軍隊中的打兵制度,反對克扣軍餉,從不吃空額;他愛護士兵、愛護老百姓;他帶的軍隊,軍容風紀很嚴,從不禍害老百姓,故能團結軍民共同對敵;他沒有官架子,尊重各界人士,深得百姓的愛戴;他的軍隊可以高唱“三大紀律 八項注意”“兄妹開荒”等,這在國民黨軍隊里實為罕見。
上世紀40年代中共粵南省委宣傳部部長石辟瀾在他的文章中寫到:我有許多機會看見陳將軍。他魁梧北方人的體格,一個現(xiàn)代軍人應該具備的典型,遠望之顯然充滿了威武的氣概,但稍一親瞻,則盈溢著溫雅的斯文氣質,一副厚道的、可親的、安詳?shù)拿嬗埃匀弧⒑椭C、平潤的談吐,使你簡直忘記這是一位指揮殺敵的抗日軍人。
石辟瀾說:“我曾經(jīng)和陳將軍說過,假使陳將軍就文棄武,以您的文化素養(yǎng)和循循善誘青年的熱情和態(tài)度,那一定要成為廣大青年所擁護的教育家無疑。當然,陳將軍只有謙虛地一笑置之。其實,除了這之外,陳將軍在軍事學上的修養(yǎng)以及對敵情的判斷,調度謀劃的準確及時,陳將軍是一位文武兼?zhèn)涞能娙恕R蜿悓④妼な聵嬛⑴诒\用的詳密準確而獲勝。他愛護學者;在長官部內,受各級工作人員的敬愛,被呼為‘阿爸’等等,都證明陳將軍是一位嫻于韜略而富于溫良儒雅氣質的軍人。”
外祖父一生淡泊名利。他曾一次降職,三次免職,他毫不在乎。周恩來同志曾經(jīng)要求隱蔽戰(zhàn)線的情工人員要有苦不說、受氣不叫、任勞任怨、顧全大局。聽我媽媽說,在濟南的時候王耀武的拳頭都要打到外祖父的鼻子上了,外祖父都不會急,為了工作他都能忍,表現(xiàn)得大度、有涵養(yǎng)。
他有著將士的血淚與悲壯,也有著父親的幽默與慈祥。
在北京西山無名英雄廣場祭奠陳寶倉
外祖父離開我們50多年后,2013年12月,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聯(lián)絡部在風景優(yōu)美的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內,專門為1949年前后我黨按照中央關于解放臺灣的決策部署秘密派遣的1500余名干部建立了一座無名英雄廣場。這些隱蔽戰(zhàn)線的英雄和他們蕩氣回腸的故事終于可以被我們公開紀念。無論在戰(zhàn)火紛飛的年代,還是在普天同慶的新中國誕生的時刻,他們始終堅守著隱蔽戰(zhàn)線,直到用熱血映紅黎明前的天空。歲月雖已改變山河的模樣,但那些在隱蔽戰(zhàn)線付出生命的英烈們早已成為中華民族永遠屹立的一座座豐碑。
陳寶倉烈士雕像
外祖父用他的一生書寫的壯麗詩篇充滿了壯懷激烈的報國之志,而這報國平天下的理想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過上祥和、安寧的日子。他就是為了這個理想獻出了生命。我的外祖父陳寶倉堅持他的信仰,為了信仰而奮斗,為了信仰而犧牲。我們希望陳寶倉的理想能夠成為永遠的現(xiàn)實,希望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。
相關鏈接
1949年前后,我軍按照中央關于解放臺灣的決策部署,秘密派遣1500余名干部入臺。由于叛徒出賣等原因,島內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,大批地下黨員被捕,其中被國民黨當局公審處決的有1100余人。其中就包括我黨隱蔽戰(zhàn)線重要領導人陳寶倉、吳石、朱楓、聶曦烈士。
陳寶倉, 1900年出生于河北遵化,1923年,畢業(yè)于保定軍官學校第九期工兵科。歷任國民黨當局第8集團軍參謀長、聯(lián)勤總部第四兵站總監(jiān)、國防部中將高參等職。1950年6月,因“吳石案”,地下黨身份暴露,從容就義。1952年毛澤東主席簽署頒發(fā)了《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》, 授予陳寶倉革命烈土稱號。
朱楓,1905年出生于浙江省鎮(zhèn)海的一個商賈之家。她在收集情報、營救同志、籌措經(jīng)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。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1950年6月10日,朱楓與吳石等革命同志一起,英勇就義于臺北馬場町刑場。1983年中共中央有關部門為朱楓烈士做出的《組織結論》里,稱她“在敵人面前表現(xiàn)出一個革命者,有著共黨人為革命、為人民忠貞不屈的精神”。
聶曦,歷任國防部史政局總務組組長(局長吳石)、東南軍政長官公署總務處交際科科長,上校軍銜。1950年6月10日下午,臺北馬場町刑場,聶曦與吳石、陳寶倉、朱楓一起被殺害,慷慨就義,死前毫無懼色。
吳石, 1894年生于福建。他先后在武昌預備軍官學校、保定軍官學校第三期、日本陸軍大學求學。國共合作時期,吳石開始接觸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抗戰(zhàn)勝利后,開始為中共提供軍事情報,赴臺未逾半載,中共臺灣省工委被保密局破獲,省工委書記蔡孝乾叛變,吳石暴露。1950年3月1日,吳石被保密局扣押訊辦。1950年6月10日,吳石與朱諶之、陳寶倉、聶曦四人,被判處死刑,在臺北市馬場町刑場同遭槍決。2006年11月22日 ,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吳石為革命烈士,并向吳石烈士的家屬頒發(fā)了《革命烈士證明書》。
為紀念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犧牲于臺灣的大批隱蔽戰(zhàn)線的無名英雄們,2013年,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直接關心指導下,由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聯(lián)絡部與西山國家森林公園一同修建北京西山無名英雄紀念廣場。
無名英雄紀念廣場分為兩層,廣場因山勢而建,占地約3000平方米,迎面是以黑白兩色曲線隱喻海峽兩岸的巨幅景觀墻,其中有毛澤東主席題詩:“驚濤拍孤島,碧波映天曉。虎穴藏忠魂,曙光迎來早”。
沿著景觀墻左右臺階拾級而上,兩邊的花崗巖墻壁上刻著到目前為止、經(jīng)各方查找發(fā)現(xiàn)的846個當年犧牲于臺灣的烈士英名。紀念碑建在廣場中央,坐西面東,長14米、高4米,以吳石、朱楓、陳寶倉和聶曦為原型的英雄雕像樹立于前。背面鐫刻主碑銘,全銘文217字,以典雅的文言文寫就,微言大義,字字千鈞。